10月份评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作者:佟学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1-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刘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从为帮老师想办法解决需要多长的丝带入手,引入自然、贴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出示了长方形以后,刘老师马上请一位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并思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动手测量各边的长度并用多种方法计算,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求法之后,刘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不等,难度递进的一系列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误区。 刘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加以强调。例如:本节课中,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方法3里,关于(12+8*2要不要加括号,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这是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加括号,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做法,从而避免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的来说,刘老师这一节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一节有效高效的课堂,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