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评课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11.22 | 执教者 | 陈洁 | 班级 | 二(15) |
上课内容 | 多边形的面积 | 上课时间 | 11.21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5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8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8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优 | ||
评议人 | 陈秋灵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1】 行课设计流畅,活动过程较丰富。 【案例回放】 (片段1) 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字,你的直尺上到几你就读到几。 生:(齐读) 师:咦,为什么同学们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呢? 生:因为大家尺上的数字不一样多。 师:数字不一样多,但都是从几开始的呢? 生:都是从“0”开始的。 师:这里的“0”代表什么? 生:代表没有。 (片段2) 师:在学具盒中拿出一根绿色的小棒,量一量它是几厘米? 生:1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用手捏住这根绿色的小棒,放在眼前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再把小棒拿下来,保持手不变,再放在眼前观察一下,1厘米究竟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好,睁开眼睛再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再把小棒放进去看一看你比划的对不对? 师:在你的身边或者身上,你能找到大约1厘米的东西吗?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 生1:眼睫毛、牙齿、大拇指的指甲边大约都是1厘米; 生2:田字格的一小格; 生3:食指最上面的一节大约是1厘米。
【评课观点2】 陈老师的语言非常严谨,起到了教师示范的作用。 【案例回放】 师:请同学找一找,尺上还有哪些隐藏的1厘米呢?找到之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1:刻度1到刻度2; 生2:刻度3到刻度4; …… 师:到刻度9长度是1厘米的刻度有哪些? 生1:刻度10。 师:还有吗? 生2:刻度8。
【个人思考】 陈老师的课程设置板块十分清晰,层次分明。关于形概念的新教育把握的比较到位,她的语言十分的严谨,非常注意细节,给学生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有一点小建议是可以引导学生更规范地表述。同时,陈老师很注重活动过程的丰富,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反复感受1厘米的过程中建立对1厘米的实际概念,同时能在实际测量中运用1厘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