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教学反思《混合运算》

作者:郑丽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1-29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套完整而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四则混合运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人们的共同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情境里体验和理解运算顺序。

1. 联系现实的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例1计算12×3+15×4,这是把两个乘积相加的三步计算,算式里的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每副中国象棋卖12元,每副围棋卖15元,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总价和4副围棋的总价相加,需要先分别算出3副中国象棋的钱和4副围棋的钱,这两个总价没有规定谁先算、谁后算的必要。所以,在列出的综合算式里,应该先算乘法,而且两个乘法可以同步完成。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里,体验了运算顺序。

2.  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例1后面的“试一试”计算150+120÷6×5,算式里有乘、除法,还有加法。与例1不同之处是这里的乘法和除法不能同步计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例2计算300-(120+25×4),是有小括号的算式,小括号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需要分两步计算。计算这两道混合运算题,需要准确而灵活地运用已有的运算顺序知识,合理规划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的计算任务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有关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计算经验”的过程,既发展数学思维,又提升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观察算式里的运算符号,获得的视觉信息作用于大脑,能激活储存在头脑里的运算顺序。就计算150+120÷6×5来说,算式里有乘、除法,还有加法,应该先算乘、除法(这是已有的运算顺序知识);120÷6×5这部分里只有乘、除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也是已有的运算顺序知识)。综合有关的两条运算顺序,决定分三步计算:先算120除以6的商,再把商乘5,最后把乘积与150相加。再说300-(120+25×4),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这是已有的运算顺序知识);小括号里有乘法和加法,应该先算乘法(这也是已有的运算顺序知识)。综合有关的两条运算顺序,决定先算25乘4的积,再算乘积和120相加的和,最后用300减前面算出的和。

计算150+120÷6×5和300-(120+25×4),第一步先算什么,都不是凭一条运算顺序的规定就能确定的,而是综合应用两条运算顺序作出的判断。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开展这些数学思考,能提高应用运算顺序知识的水平,能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道算式计算出结果以后,回顾一下所用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步骤,从中获得体会就是在积累计算经验、总结计算策略。例1的“试一试”的后面,问学生:“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引导他们把原来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合并成“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既是计算知识,也是计算经验。

3.  在新的计算情境里教学中括号的知识。

数学教学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情境。后者也能形成认识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凝聚学习的心向。例3直接出现算式525÷[(81-56)×3],创设的就是数学问题情境,里面有尚未学习的中括号。教材指出:“[ ]是中括号”,“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材还通过填写第一步计算的过程“525÷[   ×3]”和第二步计算的过程“525÷   ”,引导学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体会运算顺序,初步学会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