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评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评 课 稿
时间 | 2017.10.24 | 执教者 | 刘迎 | 班级 | 三 |
上课内容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上课时间 | 2017.10.24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3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3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9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9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9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2 | ||
评议人 | 郑丽萍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1】 大问题设计,重视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
【案例回放】 师呈现例题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准备怎样算?大问题放下去,学生尝试算 呈现学生资源: 1、28+15+28+15=86(米) 2、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28+15=43(米) 43*2=86(米) 交流:第一层次:你看懂了吗?说算理 第二层次: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方法。 【个人思考】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属于小学数学里的基本技能,它的概念与思想方法适用于其他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所以,本节课精心安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加强形成周长算法的探索过程。 例3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其有关的知识主要是周长的含义和图形的特点。这两个知识都已经教学,学生具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算法的基础条件。而且,让学生探索算法,改变了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数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会远远超过知识内容本身。 篮球场是学生很熟悉的场地,他们知道篮球场是长方形。例3提出“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问题以后,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有些学生会根据周长的意义,采用把长方形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周长;有些学生会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要求学生交流算法,相互评价、相互理解,从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优化自己的算法。在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时,过程比较清晰: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明确求篮球场的周长是求长方形一周四条边长度的和,为评价各种算法确定基本标准。第二,评价每一种算法都要抓住“求四条边长度总和”这个基本点,突出各种算法在概念和原理方面的共同点。第三,找出每种算法的个性特点,看到它们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充分利用和怎样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个特点。第四,由于尚未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求长方形周长暂时还只能分步列式计算,不列综合算式。 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的学生不是很多,建议对这种算法的评讲要多一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