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评课--认识线段

作者:佟学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1-29

一、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循序渐进。

本节课的新知教学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认线段——辨线段——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其中“找线段”中,由点及面,先让学生找直尺上的线段,然后找生活中的线段;“折线段”中,由扶到放,先跟着老师学折一条线段,再自主折出一条比它长、一条比它短的线段;“画线段”中,由表及里,先通过儿歌学习画线段的方法,再看老师示范画一条线段,最后自己画一条线段;“连线段”中,由浅入深,由连两点之间的线段到连三点之间的线段,再到连四点之间的线段,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二、重视操作实践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著名教育家“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让孩子真正地动手做了,他们的智慧之花才能绚丽多彩。在这堂课上,黄老师充分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新课伊始,老师让学生动手把桌上的毛线变成直的,学生动手把线拉直,体验了毛线由弯变直的过程,对“线段是直的”这个重要特征建立了初步的表象。

在初步感知线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线段的特点。

在拓展线段的表象时,老师让学生折一折,通过折纸折出线段,折长折短,整个操作活动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画线段”这一环节,学生要亲自经历由具体的实物过渡到抽象的符号,为了让学生轻松顺利地学会画线段老师安排了“跟喜羊羊学画线段”、“老师示范画线段”、“自主练习画线段”这三个步骤,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学生通过念儿歌、看示范、动手画逐渐地掌握了画线段的技能。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本节课中,黄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线段、欣赏生活中的线段、利用白纸折线段、找可以用来画线段的工具,诸多此类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线段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课堂上也存在一些小小的遗憾。例如:让学生以“线段”的身份作自我介绍时,有一个孩子说:“大家好,我是端点”,老师引导了几次,她还是说成端点,那么这时候老师可以顺势说:“既然她这么喜欢做端点,那么就大家听听端点的自我介绍吧。”请学生上台指线段的端点时,应放手让孩子自己指,边指边说;在“画线段”时,如果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画出线段,再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出画线段的正确方法会更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