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评课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11.21 | 执教者 | 陈洁 | 班级 | 二15 | |
上课内容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上课时间 | 11.21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4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9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10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7 | |||
评议人 | 陈洁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案例回放】 师:课桌大约有5个铅笔盒长,你能用身边的物体量一量吗? 生:自主活动。 生1:3把直尺那么长 生2:2张作业纸 师: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量到的结果不同 生:用的东西不同 师:测量工具要统一,就藏在我们身边 …… 【个人思考】 首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从量课桌的长度,结果不同→就产生要学习长度 单位→到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概括测量方法→再加以运用,从这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