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一个例题和一个试一试,以及相关练习组成。例题主要教授加法问题,而试一试则是学习减法问题。其实在教学该课内容之前,已经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8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看图说话再列示,但由于用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新的问题形式,其中括线和“?”的表示方法学生是第一接触,所以在理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通过两个班级的授课之后,发现学习在看图列式计算出现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弄不清题意,找不出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需要先认识这种新的形式所表达的意思,才能进入问题的情境。因此明确括线和“?”的含义尤为重要,有的时候问号打在图片上,但图片上的数量是可以看出的时候学生就往往会出错。对此,我在教学时会提示学生要用三句话来描述图意,其中两句包含条件信息,还有一句是一个问题。进一步地,学生要明白带?的代表的是问题,其余两部分为信息,这样学生容易找到出发点,准确说出图意。
2、题意已弄清,但不知用怎样的算式做表达。这还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加法、减法时没有理解好相应的算法,对于数量间的关系还不够敏锐。因此应该多让学生交流为什么要用加法,为什么要用减法,明白要把图里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的要用加法计算,而从一共的数量里面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要用减法计算。
3、学生不能好好倾听。学习该课内容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存在不会倾听、不爱动脑的问题。倾听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通过倾听老师的规范表达以及优秀学生的表达方式,学习他人的发言思维和用词表达,自己的数学语言才能慢慢地提升。
看图列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必须从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做切入点,要知道,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培养,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本课内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习和培养,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