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2017.10.25 | 执教者 | 刘迎 | 班级 | 三(10) |
上课内容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上课时间 | 2017.10.24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4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4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9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9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9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4 | ||
评议人 | 李丹丹 | ||||
评课主题: 有理有据的数学表达 | 【案例回放】 出示花坛 师:你能指出一周的路线吗?指名说 生:从花坛边线的一点出发绕着边线又回到这个起点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边线。 生:就是从花坛周边上的一点出发绕着边线最后要回到这一点的长度,叫花坛一周的长度。 师:想一想,一周边线其实指的就是什么? 生:(齐答)长方形的周长 师:花坛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准备怎么计算? 放下去 并列呈现: ①28+15+28+15=86(米) ②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③28+15=43(米),43×2=86(米) …… 【个人思考】 对于周长概念的认识是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物体某个面上一周的边线就是周长,所以课伊始,可以让学生直接完整的描述花坛的周长,再请其他同学说,除了从这一点出发,还可以怎么表达,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周长的含义,也可以请学生上来边指边说。 培养小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进行数学表达能力,不仅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培养,也可以再生生之间进行,在相互交流中,从彼此学会最简单的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先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当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指导,给学生的表达一定的示范和支撑。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让表达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