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例题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题画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就能在图画里看到,如果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9个小杯;如果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果汁倒入了3个大杯。这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材让学生列式解答,把替换的思考和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他们或者列算式720÷3=240(毫升),先算1个大杯的容量,或者列算式720÷9=80(毫升),先算1个小杯的容量。我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在这两道算式的前面,先写出6÷3+1=3(个)或者6+3=9(个),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替换。也通过这样的算式,使替换时的思考数学化、模型化。
检验结果我要求学生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果汁总量720毫升,二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关系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出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良好的习惯。另一层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应该倡导和培养的。
对于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其实五年级下册在学习复杂方程解法的时候就接触过,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可以把两个未知数替换成一个未知数。第一课时两个未知数是倍数关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通过讨论,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