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作者:李丹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2-19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把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的物体构建成圆柱圆锥的数学模型。着重对曲面进、圆柱和圆锥的高进行感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圆锥。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在探究、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旋转、平移等手段形成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数学思考,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校的教研主题“有效教,自主学” 教学模式。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圆锥整体上认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对照模型想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第二部分:学和议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学生通过看、摸、比、量、滚等活动以及课件演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对圆柱的表象。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会运用知识。尤其是圆柱的高、圆锥的高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说。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通过想象加强圆柱、圆台和圆锥的联系,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第三部分:练的环节。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

执教这节课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中有多次出现替代的现象,如:在交流圆柱的特征时,孩子们的语言,可能表达的不是很准确,教师没有让其他学生评价和补充说明,而是重复孩子的话后直接小结,在培养说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由于不放心,去重复去的替代。2、教师的跟进指导,不是很及时有效,如:在教学圆柱的高时,通过圆柱的大变形引入圆柱师有高、低的,这时,不要及时出示圆柱高的定义,可能让学生去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探索高有无数条、分别在哪里、高的长度相等。3、练习的层次性不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困难点,设计多种层次有逐步提升的练习,而不是简单几道题的堆砌,要认真思考每道练习的设计意图。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