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反思
《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一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营造春游乘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45+30”,提出问题“怎样计算‘45+30’的得数呢?”学生先自己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怎么摆的。得数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为什么要先把3捆和4捆小棒合起来?”通过摆小棒操作活动以及师生共同交流、同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要算“45+30”要先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然后,在前面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小棒计算“45+30”的,如果不摆小棒,怎么计算“45+30”呢?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来汇报。少数学生能根据小棒的过程直接说出思考过程。
在引出计算“45+30”时,要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后,我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再同桌说,集体说。我发现,在很多综合练习中,经常出现这类口算过程的填空,说明这种口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都掌握,这是进行竖式计算的前提。即在理解这种口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是一种口算过程,这种口算过程是和学生的摆小棒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再现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过程。在操作活动和口算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除了让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还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而我通过直观摆小棒能够帮助孩子从直观角度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此外,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只会算不会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