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课前我上网查阅了有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借鉴了一些老师好的做法,并在课堂上做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游戏激趣,揭示概念。在课的开始,我利用玩抢倍数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争先恐后地参与分析“决定游戏胜负关键”的时候,很自然的引出公倍数概念。引导学生“于不疑处有疑”,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2、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观察与操作。比如在让学生选择瓷砖的过程中,我通过课件演示不但帮助学生直观的验证了讨论结果,同时让学生又一次感悟到了公倍数的意义。这样的脚手架暗示给了学生思想的空间,加快了学生思想的速度,为下一环节开放性的问题打通了思路。
3、把操作与合作落在实处。在让学生解决“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拼、摆正方形。开始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学生拼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并没有与他人合作,而是只用自己准备的学具操作,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并没有制止,我只是让其操作,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学具拼摆不出正方形时,我顺势引导,那你就和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学生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操作时便有了主动合作的意识,使得操作真正有了意义与实效。
本节课在教学上虽有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1、在课的设计上,对学生的能力预设不足。课堂上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的找到了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如果这时我让学生再进行深一层次的练习,从中发现寻找最小公倍数的特殊规律,这样就会是我的课堂教学更加饱满充实。
2、板书设计不够精心。本节课我的板书是书中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那段话。没有很好的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3、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灵活,本想让学生在欣赏“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中结课,但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这一环节没有进行。课堂总结也比较匆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不断学习与实践,避免这样的问题再出现,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出色。
2、板书设计不够精心。本节课我的板书是书中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那段话。没有很好的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3、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灵活,本想让学生在欣赏“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中结课,但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这一环节没有进行。课堂总结也比较匆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不断学习与实践,避免这样的问题再出现,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出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