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评课
执教者 | 钱华 | 学科 | 数学 | 班级 | 六(5) | |
上课内容 | 《立体图形的体积》 | 上课时间 | 2018.4.10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 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4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9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8 | ||||
总结 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 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95 | ||||
评议人 | 包琴 | |||||
总体评价 | ||||||
【评课观点1】 1、能够重心下移进行大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开发,既有全体学生的有关注学生差异。同时能围绕大问题进行追问,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挖掘,使得学生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可能状态有一般的分析和把握,并备有相应的应对方案。层层递进的呈现学生资源使得核心过程推进顺利。 3、老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仅从公式的角度来看,还更深入的理解公式原理。
【案例回放】 除了通过公式找到它们的关系,还可以通过 什么运动形成图形? 生:平移 生:旋转 。。。。。。 师:如果从前面向后推移 师:媒体展示微积分图形形成过程? 生:还可以从左边向右推移。 生:还可以从下面往上面推移。 师:媒体演示两个推移过程。 三菱锥呢?圆锥呢? 生:可以从下往上逐渐缩小的推移过程。 师:媒体演示过程。 师:由此推理出几棱锥都有类似的过程。 【个人思考】 1、首先选的课题很难,没有前人突破难点的例子,或者突破的不够成功。钱老师能选择这样的课题很有挑战性,很有胆识! 2、在这里两处学生都是浅尝即止,没有再进行下一组的对比,聚焦关系到三组的对比就可以形成思路,逐步推进核心过程,展现了列举表格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也是完整表达数学结论的方法结构。 3、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练习中的形状的形成过程需要结合公式的深入理解。且几棱锥是一系列的题型,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来理解它们的公式,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