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反思
作者:吕婧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05-02
《认识吨》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千克以及比千克小的质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
课始先提问,生活中计量物体的重量时,常用到哪些质量单位?说说千克与克分别是怎样的质量单位?如果让你计量比千克大得多的物体,用什么作为单位呢?出示生活中熟悉的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引出质量单位“吨”。
“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模糊也比较难体会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推想一袋大米100千克,2袋大米200千克,那么10袋这样的大米就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同时感知吨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围绕“怎么称吨”的问题,使学生很具体地再一次感受了吨是一个很大重量单位。
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是1吨,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如:一头奶牛的重量(2头)、一袋水泥的重量(20袋)、一桶油的重量(5桶)、一头猪的重量(10头)……以此来推想1吨的重量,通过提一提、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把1吨的重量和学生熟知的各种物体重量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对1吨大约有多重建立比较鲜明的表象。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 |
附件:
反思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