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
《24时记时法》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在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好习惯。
第一次试上,我发现我备学生还不足,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在这里我没必要深究普通记时法是如何写的,而是可以在之后出示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通过对比两种记时法,发现其中的不同。所以在开头的导入部分,我利用猜钟面时间让同学根据经验感知出时间,进而我做介绍,这种方法就是普通计时法。我选择出示凌晨0时、凌晨1时、上午6时、中午12时、下午13时、下午6时、晚上12时五个时刻,一方面时为了灌输晚上12时就是第二天的凌晨0时这个特殊的时刻;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展示了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词。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首先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注重密切联系生活,考虑到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直观地明白了在一天时间里时针走了2圈,共是24小时。然后,在学生接受了新知后,就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用24时记时法记录时间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第二圈的13时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通过动画演示分针转动一圈代表经过一小时,从12时经过1小时就是13时,突破13时这一环节,后面就顺理成章了。然后,通过比较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现并总结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写法,并且能够初步学会二者之间的转化这几个知识点之后借助练习题巩固24时记时法。根据练习题的形式我分了两块内容:第一块,练习24时记时法;第二块:练习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层层递进,由简入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