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体积 复习》教学 反思
这堂课上完后,课后学生的反响应该是可以的。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问题开放,过程互动。面对开放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而面对丰富的资源,课前的精心预设提升了我对资源的选择与判断意识,我能敏锐地捕捉这些典型的资源,通过一个接一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引领着学生展开多维互动,促使他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也使课堂浸润着生命的活力。
二、注意打通学生的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过去的知识”还是“未接触的知识”,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件、图形结合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转化的实用性,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回顾梳理环节用时较多,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后面的教学比较仓促。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正确处理教学的主次关系,合理控制教学节奏,值得每位老师思考。
其一,要不要这么全面地引领学生进行回顾、梳理?到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缩短第二环节的时间,内容上应怎么调整?其二,数形结合在小学阶段并不陌生,解应用题中学生较习惯于画图来分析解题,但计算题借助图形来推导法则、定律的情形只在学新课时用过,更多是借助现成的法则、定律来完成,所以用图形来表达算式的意识淡薄。
经思考,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不是复习回顾,而是传递“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回顾梳理一环节也是为体现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体现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妙用,因而无须面面俱到;但转化方法多样,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转化思想,在回顾整理部分注意漏目不漏项,数、形、数形结合三大主线不能丢,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不规则为规则等转化思想渗透其中即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着主脉,不能被动受制于学生,要适时、适度地收放,控制课堂的方向与节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