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反思
《面积的含义》
1.关于新课的导入。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遥远的历史,更是抽象的概念。怎样在上课开始时就吸引住学生呢?我想,猜测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于是,通过猜手印情境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不但简洁,而且直接点题。实际教学效果正如预期一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不知不觉中为将要探究的新知做好了准备。评价教学方式的优劣不取决于这种形式是否流行,而是取决于实际教学效果,取决于是否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如果符合以上两点,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最先进、最有效的。
2.关于新课的展开。面积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体表面的大小,二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引导学生亲历面积意义的产生过程。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题情境,逐步渗透比较面积的方法:从观察法、重叠法到测量法,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大小区别明显的地图,学生运用直觉思维一下子就能作出准确判断。提供的两张纸片,学生也能根据经验积累把它们叠合在一起,顺利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扩大“战果”,我又将画在纸上差不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抛给学生。教师提供中介物小纸片、方格纸等的帮助下,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展现出有模有样的科学研究过程。整个环节以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为主线,渗透了各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增长了学生办事讲究策略的智慧。
3.关于课内的练习。区别周长和面积的对比练习实际是“想想做做”第3、4题的整合与延展。这样一改变,既保留了原题的特征,又让题目更具数学思考价值。借助图形演示、动作的辅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紧接着再现大家非常熟悉的场景:打扫卫生、跑步等,更具浓浓的生活味,巧妙地拓展了原有练习,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精心的设计给予课堂新的生命气息,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