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反思
作者:丁俊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06-19
一: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少了一些
上课前既担心学生听不懂,又害怕课堂效率不行,在矛盾中纠结,以致于上课时太急,哗啦哗啦讲完了,发现我却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练习设计的太少了。
改进:练习题可以再设计的多一些,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每一个小步骤讲授探索完毕之后就及时跟进练习,比如概念知识后,最好有一组判断练习;
二:忽略了给予孩子亲自体验的机会
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一部分,我只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这一步骤,没有验证的过程,虽然列举了几种验证方法,但是孩子们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的经历。
改进:可以在课前孩子们自己准备的图形上进行测量等验证,还可以突出这些特征的普遍性;
三:忘了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
画高这一部分,耗时比较多,但是感觉孩子们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因为我忘记了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自己感觉很简单的东西,放在学生那里却是难点,而我,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去牵住孩子的手,引领他前行。
改进:正确演示完毕之后,出示改错练习,使学生再次明确对边、虚线、垂直、高和底等要素之后再自主画高,效果会好一点。教学步骤可以更细致些,如将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底重合,推动三角板到对边某一点上,沿三角板直角边的另一边作高。还应强调一下三角形作高的三要素:虚线、直角符号、写“高”,这往往是学生在作高时容易遗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强调和提醒。此外,先确定一个点,再作高,如果点确定不当,遇到高画在图形外,对于学生来讲有难度。本节课的教学训练点可以放在“给出平行四边形各个不同位置的底作高”上,如果时间不够,为了让学生多练,可以只摆不画,只要学生会摆放三角板的位置,作高就不成问题。
![]() ![]() |
附件:
反思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