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课题研究教案

作者:郑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9-19

学校

薛家中心小学

班级

六(1)班

课题

船长(第一课时)

教师

张建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3、初步感受小说文字叙述的特点,感受场面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感受有关“职责”的教育。

1、教材分析:

   《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主动要讲了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如,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人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小说按照“遇险——自救——殉职”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难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了哈尔威船长是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自救的。整篇文章结构鲜明,重点突出。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一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在叙述中恰当地融入议论;三是以场面和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小说中出现的短句子,对表现紧张危急气氛有着独特的妙用。

 2、 学生实际分析:

《船长》这篇课文脉络清晰,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锻炼学生理脉络、学分层、精炼概括的好素材。目前班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有待提高,他们的概括较拖沓,概括能力的完整性、简洁性和准确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我打算运用此课作为语用训练的有效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基。不仅如此,本文中的一些字词,如多音字、四字词语等,会相继在行课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正音释义,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字词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开头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学生在前一课《最后的姿势》中有所涉及,这里将再次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希望在连续的教学中学生能掌握并能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谈话导入,初识船长角色。

1.读沉船事件,交流: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船长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轮船的总负责人。你对船长的职责有哪些了解?

3.对比引出哈尔威:是啊,船长职责重大。法国大作家雨果笔下的船长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交流。

 

聚焦船长:贪生怕死,自私自利。

 

预设:驾驶,管理船只,负责乘客的安全等。

 

 

 

初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后进行字词检查:

v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诺曼底       玛丽号

v    舰桥    侧舷

v    大副    船长    见习水手  

v    哭泣    秩序    肇祸    剖开   顷刻间      阴森可怖

v  调遣    呼号    薄雾

 

3.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能否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4.组织交流

5.你能简要的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1.自读课文。

2.学习词语。

 

 

 

 

 

 

1.    小组合作学习。

2.    大组交流。

3.    同桌互说,指名说。

【在指导生字词朗读时渗透如下教学点:第一行:读准字音并试着串联概括;第二行读准后出示舰桥和侧舷的课件直观认识一下;第四行是易读错的音,主要对“舷、泣、秩、肇、顷、可怖”进行正音;第五行中有多音字,主要进行正音,根据“号”在文中的意思确定其读第二声,渗透“据义辨音”的学词方法,指导写好“薄”。】 

 

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小标题概括,通过讨论交流形成三个小标题。

 

走进海难,感受情况“危急”。

 

1.过渡,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海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引导交流:

3.小结:是啊,情况真是万分危急,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情形吗?

4.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海难的“危急”。

5.小结。

 

 

 

1.默读,批注

2.进行交流

3.说词语

(千钧一发、命悬一线……)

4.读出危急

预设:抓住“突然、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可怕的震荡、顷刻间”等关键词促发学生思考感悟到这场海难的特点。

抓住“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人们的惊慌恐惧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海难,人们的表现一直那样惊慌吗?请再次默读全文,划出从“遇险”到“获救”过程中描写人们的句子,读一读,并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人们的表现;找找描写哈尔威的句子,想想读出了什么。



板书

设计

1-2  遇险      惊慌恐惧    (千钧一发  命悬一线) 

3-28   自救                       

29-30   牺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教案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