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课题研究教案
学校 | 薛家中心小学 | 班级 | 六(1)班 | |||
课题 | 船长(第一课时) | 教师 | 张建妹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3、初步感受小说文字叙述的特点,感受场面描写对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感受有关“职责”的教育。 | ||||||
1、教材分析: 《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主动要讲了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如,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人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小说按照“遇险——自救——殉职”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难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了哈尔威船长是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自救的。整篇文章结构鲜明,重点突出。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一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在叙述中恰当地融入议论;三是以场面和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小说中出现的短句子,对表现紧张危急气氛有着独特的妙用。 2、 学生实际分析: 《船长》这篇课文脉络清晰,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锻炼学生理脉络、学分层、精炼概括的好素材。目前班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有待提高,他们的概括较拖沓,概括能力的完整性、简洁性和准确性都有待提高,因此我打算运用此课作为语用训练的有效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基。不仅如此,本文中的一些字词,如多音字、四字词语等,会相继在行课的过程中随文识字正音释义,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字词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开头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学生在前一课《最后的姿势》中有所涉及,这里将再次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希望在连续的教学中学生能掌握并能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交流方式 | |||
谈话导入,初识船长角色。 | 1.读沉船事件,交流: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船长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轮船的总负责人。你对船长的职责有哪些了解? 3.对比引出哈尔威:是啊,船长职责重大。法国大作家雨果笔下的船长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
学生交流。 |
聚焦船长:贪生怕死,自私自利。
预设:驾驶,管理船只,负责乘客的安全等。
| |||
初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后进行字词检查: v 南安普敦 格恩西岛 诺曼底 玛丽号 v 舰桥 侧舷 v 大副 船长 见习水手 v 哭泣 秩序 肇祸 剖开 顷刻间 阴森可怖 v 调遣 呼号 薄雾
3.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能否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4.组织交流 5.你能简要的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
1.自读课文。 2.学习词语。
1. 小组合作学习。 2. 大组交流。 3. 同桌互说,指名说。 | 【在指导生字词朗读时渗透如下教学点:第一行:读准字音并试着串联概括;第二行读准后出示舰桥和侧舷的课件直观认识一下;第四行是易读错的音,主要对“舷、泣、秩、肇、顷、可怖”进行正音;第五行中有多音字,主要进行正音,根据“号”在文中的意思确定其读第二声,渗透“据义辨音”的学词方法,指导写好“薄”。】
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小标题概括,通过讨论交流形成三个小标题。
| |||
走进海难,感受情况“危急”。
| 1.过渡,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海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引导交流: 3.小结:是啊,情况真是万分危急,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情形吗? 4.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海难的“危急”。 5.小结。 |
1.默读,批注 2.进行交流 3.说词语 (千钧一发、命悬一线……) 4.读出危急 | 预设:抓住“突然、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可怕的震荡、顷刻间”等关键词促发学生思考感悟到这场海难的特点。 抓住“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人们的惊慌恐惧 | |||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 面对突如其来的海难,人们的表现一直那样惊慌吗?请再次默读全文,划出从“遇险”到“获救”过程中描写人们的句子,读一读,并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人们的表现;找找描写哈尔威的句子,想想读出了什么。 | |||||
板书 设计 | 1-2 遇险 惊慌恐惧 (千钧一发 命悬一线) 3-28 自救 29-30 牺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