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段特点,实践阶梯写话 ——评《习作一》作前指导

作者:朱小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3-11

板块一现象呈现

2017年3月9日,刘元敏、罗秋琼两位老师基于《语用视野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进行了习作课堂研讨。下就从以下一个片段来谈一谈:

师:出示《小猴和小熊》的三幅插图。问:你能说一下图画中的意思吗?

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小猴和小熊到公园去玩,小猴站在了石头上,小熊阻止了他。后来小猴又在柱子上写了字,小熊又阻止了它。后来小熊教育了小猴。

师: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孙小圣、贝贝熊。

师:好,你看清了图意,那么你们能具体来说一说吗?出示第一幅

生1:一天,孙小圣和贝贝熊到公园去玩。一到公园,孙小圣就上了……

师:谁来评价下。

生1:我觉得他观察的很仔细,抓住了孙小圣的动作……

生2:我觉得石头是很滑的,因为上面长满了青苔……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3:他还进行了丰富合理的想象……

生4:我最欣赏他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但是如果加上一些语言会更好,因为小熊在连连摇手……

师:那小熊会说些什么呢?

生5:……

师:在你印象中,小猴是怎样的呢?(顽皮)那谁再来想象一下。

生6:小猴左腿……,右腿……;生7:小猴一下子就蹦到了石头上,左手……

……

板块二:教学评析

刘老师在指导中能首先从整体入手,先看清图意,感受图画间内在的联系。然后指导的要点“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教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关键内容,由静图变“动画”,教学生合理想象,发展思维。可以说,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并通过表达、评价,步步深入,将方法内化于心。后期的教学再运用这一方式去看其他的图,并体现从扶到放,从学到用的这么一个过程。可以说,在以下的2个教学板块中,就个人而言,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孩子们会看了,会组织语言,会表达评价了。

然而,在薛校长的点拨下,我们幡然醒悟:不要忘了这是一堂习作指导课,习作指导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的表达,不能追求看图方式的浅表学习,也不能认为学生描述的灵动就会作文了。要着眼于写,要将说的过程成为写的逻辑表达过程,要将说向写转化,而这对于中年段,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是很重要的能力。而写也你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阶梯写话中习得能力,内化方法。

板块三:教学重建

听了薛校长的话,困顿在我们心中的谜团忽然就解开了:我们要以写为主,说写结合,评写相融,让学生自始至终在说与写,写与评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习作。于是在薛校长的点拨引领下,我们可以这样来重建习作指导课堂:

一、图文对照知方法。

1.看懂每幅图,用一句话来表述;2.连话成句;3、图文对照说收获;

二、说写结合用方法

1、看懂图,用一句话写下来(列提纲)

2、练习作,把每句话变成一段话

(1)让人物动起来(动作):想象小猴有什么动作;并将这些动作变成句子。

(2)让人物会说话(语言):依据图意,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并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写成一段话。

(3)让人物把想的说出来:……

三、连段成文化方法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