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语言特色,关注学生年段要求——听《小露珠》有感

作者:朱小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6-10-13

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朱小昌

2016年10月13日上午,我校罗秋琼老师执教了课题研讨课《小露珠》,老师还是能基于“开放、互动”的行课理念,让孩子浸润在文本的世界里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就目标的定位而言,还是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分析,找到文本中对学生成长需求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一课时的教学,能关注识字与读文的有机关联,充分挖掘识字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在方法结构中提升思维能力。朗读能结合课文情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主动探究词义,在实际行课中关注识字的方法结构。

在评议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后续的践行:

一、年段意识要不断加强

1、要注重预习,关注对预习能力的检测和反馈。——教学的起始点

2、自主朗读能力和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的落脚点

3、质疑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质疑的时机和内容以及方式和问题的表达)。——能力的培养点

4、段的训练的合适期和关键期(规范:在自然段的训练中关注段的连接方式和句子的连接方式:并列式、承接式、关联词式的)——教学的提升点。二、教材解读要不断深入

就《小露珠》一文而言,是一篇科普童话。这样的文本既符合孩子的认知情趣,又凸显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观照点,因此要追求情趣和理趣的统一(知识性、趣味性、语言的精准性)。

首先要教必须的知识点。就是文本中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存在的关键的,必须解决的阅读、理解、感悟的障碍,或者教必须具备的一种认知方式。例如《小露珠》中露珠的形成和时间的短暂,露珠的外形特点“闪亮”“透明”“圆润”以及露珠对万物的滋润,这必须使得学生在朗读和交流和教师点拨引领中感悟。再如第一课时中对“一字多义”的方法指导等。

其次要建构言语训练的平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立足于言之根本,着眼于言之动力,翘望于人之发展。在课堂中,我们明显感到学生不会表达,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个性的差异,更多是方法的问题,为什么不会表达是因为学生没有清晰的表达方法去学习课文,因此在模糊中,战战兢兢中学生自然不想说,不高兴说,说的简单不具体。

再者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三上的孩子要关照孩子的学习特点,要善于运用一切感官,在情境中、想象中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框架下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如何训练学生的段落:要基于文本,挖掘表达语言的特点,成为内化语言的。过好句群关。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能力要不断架构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要依据不同的文本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加强长程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课堂,必须要关注以下几个点:

1、问题的适切(对于学生)——学生经验、生活

2、方法的选择(对于文本)——使用的过程(读:关注网状评价;圈划,关注过程;表达,关注方法)

3、活动的形式(重心下移)——要关注小组学习或者同桌学习的锤炼。

4、学生的学力(感悟和表达)——要有法、有序、有物不空洞。

5、日常的培养(学习习惯养成)——要研究课型的特点,多元解读文本,把握重难点。

  6、教师的介入(积聚和推进)——要充分预设学生可能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和老师想要达成的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要善于爱不断的回应和评价中推进课堂。而推进的方式必须要有落脚点和载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支架”的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