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评课

作者:佟学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09-28

      在整节课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观察弯曲的线,并且创设了比较两根线长短的情境,引导到将曲线拉直的操作,让学生在“曲”的背景下认识“直”,从一根线由弯到直的过程,揭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线有直、有弯,同时也体验了线由弯到直的过程,感受了“直”。
       由于线段是几何图形,生活中的线要通过抽象才能上升为数学概念。所以教师选择在判断过程后总结线段特点,学生对线段的理解会更直观深刻。随后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在物体中找线段、在图形中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活动操作,将生活中的线抽象为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这节课,我觉得教师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
(1)环节紧凑,环环相扣。通过拉线段—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环节,层层递进,教学内容清晰不拖沓,时间控制较好。
(2)体现学生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中认识线段、理解线段。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由于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学生参与度高,而且活动设计地使他们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学习欲。
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在教学线段端点的时候,太倾向于“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力。事实上,在端点的概念上,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指一指的形式,去深刻理解“端点”的含义是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是机械记忆“端点”是线段图形两端的小竖线。使得他们对“端点”的认识较为模糊。也不利于学习以后的射线和直线。
(2)在上课的过程中,教态不够规范、自身教学语言不凝练,教育机智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不会引导学生,不会顺着学生的发言就势引导。还有就是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衔接语用的不是很巧妙,我觉得有点“唐突”,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过渡比较勉强。由于紧张,好多数学语言用的不够精准。而且整个上课过程也缺乏倾听学生的意见,表扬机制也利用的不够完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