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反思
《认位置》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认识及分辨物体间的上下、前后、左右,其中辨析左、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空间,学会描述空间中物体相对位置,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内容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正式学习字,读题目存在障碍;其次,尽管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有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判断,尤其是对左右的认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左右”认知有因难,当问到“谁在谁的左(右)边”、“谁的(左)右边是谁”时容易出错,大部分学生对于左右手能分清,但是涉及到物体的左右时,需要头脑中的左右手表象,有些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左右表象存在困难,经常混淆。
教学时,我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游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身体部位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然后注意结合教室里的情境,让学生看看课桌上的物体或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或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说说位置关系,这样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其次围绕书本上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描述两个同学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在这一部分学生能清楚自己的左边右边时谁,但在表述“谁在谁的左(右)边”这个句式时容易出问题。课堂上我作出调整,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玩游戏,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等活动突破难点,但收效甚微。课后在请教其他教师时得知分辨左右是一难点,完整正确的表述谁在谁的左边(右边)也是一难点,两个难点凑在一起学生更困惑。因此提议通过学生相对熟悉的上下方位理清句式谁在谁的上边(下边),在学生熟悉后句式后再让学生学习谁在谁的左(右)边,辨清左右。
在认识位置练习时,因不放心学生自主练习紧紧把学生攥在手里紧紧不放,课堂上既没让学生得到提升,教学容量也不够。教学活动时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只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才能获取知识,所以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方位感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动中学、在动中体会、理解、亲生经历数学的探索,交流中获得提升、感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