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分一分”里面的特殊分即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的分一分中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例1 的教学中,我先创设了小猴分桃的情境,让学生随便分成几堆、自由的分,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我在加以引导、板书把学生分出的结果分成两类,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左边的分法和右边的分法有什么不同,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规范语言表述什么是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操作和观察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出于二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本节课上下来,学生能掌握并理解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需多加强,多让孩子动口表达,会说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