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二课时

作者:郑飞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8-11-18

《语用视野下的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语文教学研究》

     

学校

薛家中心小学

班级

五(3)班

课题

莫高窟(第二课时)

教师

祝卫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1、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课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

以这种思路安排课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从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总写:只有两句话,总体概括介绍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突出她环境的恶劣及她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写:第2——4自然段,文章没有按游览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而是选择莫高窟的艺术杰作作为对象来描写,三个景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又自成一体。

在写彩塑与壁画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得形象、生动、逼真,而且分别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再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唤起读者对我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之情。总写:总括全文,写作者的感受,突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篇课文语言精美,富有音乐感。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以及四字词语,语言凝练,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对于总分总的构段特点,以及围绕中心句来写,学生已有积累,但点面结合、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还是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训练,重点掌握的。而且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文章虽然构段清晰,便于理清脉络,但是要是学生真正走进艺术宝库,观赏、品味、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还得靠图像的呈现、资料的补充来支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方式

常规积累

出示写有四字词语的PPT

指名朗读

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

1、轻声读第二小节,你看到了怎样的彩塑?

2、(出示三幅画)猜猜看,哪个是菩萨?哪个是天王?并说说你的理由。

3、出示其他彩塑,引导想象。

4、在众多彩塑中,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卧佛呢?

 

5、总结写法

1.自读第2小节。

2.看图片,猜人物,说理由

3、看图片,说词语,体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在学生说四字词语时点拨评价,指导用词的准确性。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进行提升。

归纳写法,为学习第3小节做铺垫

学习第三小节,体会壁画的宏伟瑰丽

 

1、接下来,咱们去读读描写壁画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否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的。

2、组织交流

3、出示《人类的敦煌》片段,启发学生交流。

4

1、自读第三小节,并圈画批注

 

2、大组交流

3、写话训练

4、指名交流

5、诵读第3小节

6、认真倾听

7、交流感受

8、齐读第5小节

预设:1、抓住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发现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四个方面的内容。

2、重点指导描写飞天的语句。指导朗读,发现语言的特色:排比,四字成词,描写动作姿态

3、在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抓住游人的感受烘托壁画的宏伟瑰丽

学习第四小节,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PPT,引导学生自读第4小节及补充的资料

2、指名交流

 

1、默读课文及资料

2、指名交流感受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1、推荐阅读《道士塔》及《人类的敦煌》,把课文读厚

2、参观华夏艺博园,学习第2、3小节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板书

设计

博高窟                  围绕中心句

彩塑  个性鲜明             点面结合                            

壁画  宏伟瑰丽             侧面烘托

藏经洞  文物众多             排比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教案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