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作者:包琴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8-11-26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比如:学习5以内的加法”需要抽象出数量关系:一个部分加另一部分等于合起来一共的总数。首先看图说图意,用三句话说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原来有3人在花坛边浇水,又来了2人,问现在一共有几人在花坛边浇水?列算式:3+2=5

左边有2只青椒,右边有1个青椒,问一共有几个青椒?篮子里面有3个西红柿,外面有1个西红柿,问:一共有几个西红柿.这几个问题都是求什么问题?都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算?抽象概括出都是求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的问题,都要用加法计算,都是把一个部分加两一个部分算出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丰富的部分量情境图,让学生抽象概括出两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的共同属性。加法求两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

  部分数的概念在这里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起来,继续变式练习如:男生有2人在植树,女生有1人在浇水,问合起来一共有几人?跳绳的有1个,甩绳的有2人,合起来有几人?打球的4人,看球的1人,场上一共有几人?这样从不同项目分类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部分是根据情况可以自己来给,合起来一共的内容也就丰富起来了。

  学生在此概括抽象出加法是求部分和部分合起来总数的算法,求两个部分合起来一共的总数要用加求。

  这样形成了思维的模型,按照这个结构化的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抽象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