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教学反思

作者:郑宇琴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8-11-28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会用加减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简化题意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括线和问号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学括线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图四式,且会用三句话对应算式进行表达。本节课与之前的不同在于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因此在课的伊始,我通过图盘里5个苹果,盘外3个苹果,让学生分别说四个三句话和对应的算式,随后引出括线,提问现在根据图意还能列出四道算式吗?从而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解释括线加问号的所表达的图意,明确问题要聚焦,此时学生真正要开始进入了数学应用题模式:看条件,看问题,想针对性的解法,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孩子想的算式都是或都可以用于解决所要求的问题。这里设计意图很好,但是在课上处理的过于粗糙,没有真正让学生明白问题的聚焦与针对性。

课前我估计学生对一共有多少这样的加法,通过看图能解决。加法的三句话表达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结合括线图就存在着图意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而三句话的表达又会出现一些问题,相对于加法来说,减法的理解就更加突出一点。在教学时,尽管我花费很多时间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三句话表述图意,但是部分学对于这种语言表达依旧有些陌生。课后反思分析:语言表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很多学生能够明白图画的意思,但却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而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但是却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在课堂中,在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我能够示范说,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式,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即已经知道什么,要求什么,或许对于学生能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括线和问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课堂上挖掘的深度不够,没有用好这个抓手。在分别呈现例题和试一试之后,我就让学生总结两幅图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即根据?位置的不同,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数用减法,难度太大,因增加不同变式,增加题型,在让学生总结不同和相同之处更适宜。

另外,在练习反馈中,我发现减法上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没有弄清条件与问题。有些孩子还是单纯依靠数一数来解决,不会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来列式计算。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反思是因为我在减法图意的理解以及组织学生说图意的时间上还是比较欠缺。尽管在课堂上我总结时归纳比较了加法和减法两类实际问题,让学生清晰的知道问号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也不同。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知道了合起来的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则用减法计算。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如果比较后能给孩子对两种不同的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好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