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反思

作者:张旖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8-12-13

“周长的认识”是在学习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之前的一节课,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带领学生经历周长的探究过程,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应当避免传统教学中“重计算、轻概念”的倾向。
本堂课力求从多个层面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围绕周长概念的建立,教师安排了“辨一辨”“指一指”“描一描”等探索环节,带领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任何概念性的内容不是一下进入儿童大脑的,而是需要大量的与之相关的“知识背景”作支撑,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因此,周长这一概念的探索与建构,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理解周长概念的生活原型,丰富数学概念的知识背景,抓住本质,加强过程性教学。在“补”“量”“拉”“分”的活动中,教学过程呈现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如在“补一补”环节,将不封闭图形补成封闭图形后比周长,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大小与周长的长短没有必然联系;在“拉一拉”环节,从魔力五角星到五边形的变化,突出形变“边线的长度”不变的本质。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深刻理解了周长应是图形的“边线的长度”而不是“面的大小”。
本节课的教学为学生后续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准备。首先,在知识方面为下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做了铺垫。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并形成表象,才能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把握,明确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不用死记硬背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周长。其次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描一描”的活动中对图形进行分类,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在“量一量”的活动中,蕴含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在“拉一拉”的活动中,渗透变中有不变的思想。数学思想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得到应用,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教学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课题把控还是不够到位,对课堂生成处理的不及时等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