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观点1】 课堂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资源要进行分类,有层次地处理。 【案例回放】 师: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 学生独立画一画 呈现学生资源: 第一层次:直的、弯的 师:你同意谁的?为什么? 生:同意第一种,因为第二种是弯的 师:怎样才能画出直直的线段? 生:沿着直尺画。 师:只要沿着物体直直的边画都可以。 第二层次:呈现都是直的,但方向不同的线段 师:这几条都是线段吗?为什么? 生:是的,因为都是直的 第三层次:呈现长短不同的两条线段 师: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同? 生:一条线段长一条线段短 师:谁来指一指两条线段的长度是从哪到哪? 学生指一指 师:看来这两条线段起点相同,终点不同,长度也就不同。每条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叫做线段的端点,可以用小竖线表示,也可以用点表示。 学生再次画一画,并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 【个人思考】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面对捕捉到的资源,要会根据资源的特征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要给予相应的回应反馈,使资源的价值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提升。教师对各种资源的分类处理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进展,影响到新资源的生成。分类处理的有效,学生就会生成出许多新资源,教师再处理,如此循环往复,课堂教学就会在资源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推进。上述片段中老师分三个层次对学生画的线段资源进行处理,第一层次正确与错误资源的对比,强化了学生线段直的特征的认识;第二层次,多种方向线段的对比沟通,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本质特征;第三层次,不同长度线段的对比,则让学生感受到线段有长短,更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端点的必要性。正是教师针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有层次的处理,在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中有效的利用资源,使之生成更多的资源,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不断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