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观点1】 面对丰富的学生资源,需要教师有层次的呈现和有效的点拨。 【案例回放】 呈现例题 师:怎样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6个小杯+1个大杯=720毫升,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 大屏幕呈现:6个小杯+1个大杯=720毫升;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大杯是小杯的3倍。 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呈现:①线段图 ②6+3=9(杯) 720÷9=80(毫升) 80×3=240(毫升) 学生讲解 师:9是哪里来的?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得出:都把大杯假设成小杯 【个人思考】 1、资源的呈现要有由易到难。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存在着接受与理解的难易。有的很容易,学生一目了然,而有的则相对较难,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可能带来影响。面对这种生成资源,教师应先反馈较容易的,在解决了容易的后,再反馈较难的,从而让多数学生能掌握相关内容。上述片段中,教师先先呈现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再呈现用算式直接解决问题的资源,通过图理解数量关系,再结合算式进行讲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面对资源,教师的要进行有效的点拨追问。有层次的呈现资源后,教师要扮演“推进者”的角色,进行有效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化、条理化。上述片段中,学生根据题意说出6个小杯+1个大杯=720毫升、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两个数量关系后,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还可以怎么理解?而不是直接呈现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呈现学生的第一种资源,并让学生讲解完后,可以进一步追问:6+3=9中,题目中并没有3,这里的3是表示什么?而追问9是哪里来的,指向性不够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