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活动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小数的性质 | 教时 | 第3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在猜想验证、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 2.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按照要求对小数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
重 点 与 难 点 |
重点: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 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按照要求对小数改写。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1元=( )角 8分=( )元 0.2米=( )分米 65厘米=( )米 |
动手写一写。 | 相互说一说单位名数改写的方法。 | ||||
核心过程 | 活动一:运用旧知,引发冲突1、教学例4:出示情境图。提问: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 指名交流,追问:0.3和0.30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教学例5。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追问:观察黑板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0.3=0.30
学生先独立填写书中的空白处,再全班交流。 |
交流得出:0.3和0.30的大小相同,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
0.1=0.10=0.100
学生得出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活动二:举例验证,发现性质 1. 想一想:可以怎样证明?
2.学生活动,初步验证
3.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证明,你有什么发现?
| 说一说: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议一议: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想法吗?(学习提示卡)
学生举例验证,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结论。 |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看到学生有困难时加以帮助。
总结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揭题:小数的性质) | |||||
活动三、运用性质,加深认识 1.教学例6:牛奶2.80元,汽水3.05元,面包4.00元,火腿肠0.65元。提问:哪些小数中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 2.及时巩固:完成“试一试”。 不改变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 完成“练一练”第2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3题。 7. 完成练习六第4题: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小数。 8. 完成练习六第5题。 |
学生观察后先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独立在数轴上写一写,再集体交流。 学生说说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学生独立化简和改写。 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
重点说说4.00。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交流板书: 0.4=0.400,3.16=3.160, 10=10.000,强调: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添加小数点,再添“0”。
追问: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连起来。 指名说说化简或改写时的思考过程。
交流,指出: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写成两位小数。 | |||||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相互说一说。 | 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帮助超市填写标价牌。(为什么2.5元也可以写成2.50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0.3=0.30 0.1=0.10=0.100 |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 小数的性质 | 教时 | 第 3 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一、教学目标: 1、 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内涵, 2、 能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或改写小数 3、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 重点 与 难点 | 感知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286.424在哪一位?表示什么? | 学生回忆小数的意义
独立说一说各数的含义 |
同桌互说 | ||||
核心过程推进
| 活动一: 在现实情境中猜想小数的性质 故事引入: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 | 听故事,思考:“0”的作用。整数末尾 小数末尾 讨论: 预设:有两种可能 | 讨论:“0”在整数末尾的作用 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 | ||||
活动二: 验证、比较归纳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4图,并思考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请你证明一下。
2、看书上的思路,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板书成:0.3元 = 0.30元。
3、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小数 说说:0.3怎样能变成0.30?0.30怎样能变成0.3? 4、完成练一练第1、2题 第二题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5、独立完成试一试于书上:可在刻度尺上先找到相应的点再填空 6、小结:由刚才的几个例子的等式来看,怎样的两个小数能相等?
| 猜想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集体讨论 法一:0.3元是3角 0.30是30分,是3角。 法二:0.3是3个0.1 0.30是30个0.01 法三:借助p37的方格图来思考。
思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说有什么想法?
大家写出的数,以上下两个数为一组,每组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体会小数的基本性质,等值变形 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说有什么想法?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3元 = 0.30元
有想法后可以同桌交流并指出:也就是说0.3=0.30
集体交流:怎样转化成分数的?又是依据什么换算单位的?0.100、0.10、0.1有什么异同? 互相说说:为什么0.100米=0.10米=0.1米?(板书等式)
追问:比较黑板上的两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 |||||
活动三: 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1、自学例6,完成书上的问题与填空 2、完成试一试,强调10的改写方法 3、说说自己对小数性质的认识:内涵、化简和改写 四、练习提升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六第5题:指出日常生活中,表示人民币的数量一般要用两位小数
| 齐读38页小数的性质,认为重要的地方重读 交流:什么地方要特别注意?前后左右互相质问,或提出疑问
大家写出的数,以上下两个数为一组,每组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
集体交流答案
重点举例说说对“末尾”的理解
汇报交流
| |||||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作业:练习六第1~4题 |
同桌交流 | 全班交流 |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
反思:
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注重方法渗透,先学后教,引导自主探索。
及时总结方法,讲练结合。观察填上或去掉0后,小数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而且还及时给与练习:0能去掉吗?
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价格中的0可以去掉吗?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同时注重一些基本的填空、判断题等,从各个角度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辨析具体示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可以再丰富一些,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小数的性质内涵,突出小数“末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