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活动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课题 | 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 教时 | 第1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1)5.8里面有( )个1和( )个0.1。 (2)4.2是( )个0.1,0.42是( )个0.01。 (3)2个10和6个0.001组成的数是( )。 |
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
回顾旧知,唤醒对小数意义和整数加法法则的关注,为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算理作孕伏。 | ||||
核心过程 | 一、 揭示课题 出示例1的场景图。 提问: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
学生仔细看图。
同桌互相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提出: (1)一共用了多少元? (2)谁比谁多(少)多少元?
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2、教学例1的第(2)问。 尝试计算“4.75-3.4”这道题。
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用? 提问:你能把计算的结果化简吗? 3、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
学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试做,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同桌交流讨论 | 过程中指导:有的同学把末尾对齐计算,有的同学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 小结: 1、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2、得数里的小数点要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3、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尽可能化简。
集体校对。 |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追问: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用竖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第(1)~(3)题,并分别评讲(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再指名回答。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
集体交流 追问: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 |||||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 快速反应:7.23+10.2 20.1+5.65 30.4+7.83 7.6+50.11 90.23+9.5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
学生举手回答。 |
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过程。
| ||||
板书设计 | 笔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5 + 3.4 小数点对齐 8.15 |
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完小数的读写法,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基础上来教学的。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通过练习让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算法,然后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景为线素展开教学,自然的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因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中,我先通过让学生计算两道整数加减法题,让学生回忆、交流整数加法的算法。出示情景图学生列出式后,我先让学生试做,学生计算时自主的迁移了整数加法的计算经验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不自觉地把小数点对齐。即把小数加法转化娶加减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最后再通过提间、交流、现固“小数点对齐”的问题使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结果的小数点也要与上面对齐,最后要将结果进行化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