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评课稿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10.23 | 执教者 | 钱华 | 班级 | 六 |
上课内容 |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 上课时间 | 10.23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3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5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9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9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9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4 | ||
评议人 | 陶榆萍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1】 策略教学重在激发对策略的需求还是重在掌握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回放】 …… 师:刚才只有一种杯子很好解决,现在有大杯又有小杯怎么办? 生:大杯换成小杯,小杯换成大杯。 师:也就是把两种杯子变成同一种杯子,试试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收集资源。 …… 呈现:1.画图表示大杯换成小杯的资源。 2.语言描述大杯换成小杯的资源。 3.用方程解答的。 师:谁来说说这几位同学是怎样想的? …… 【个人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究的已经比较多了,老师们在教学时也总能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对策略的需求和运用策略的方法两方面展开教学,就如钱老师先将饮料倒入同种杯子中,学生很容易解答,但既有大杯,又有小杯时,学生就遇到了困难,学生的困难是两种杯子如何变成同种杯子。如果能如此清晰自己的需求,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对把把其中一种杯子根据关系假设成另一种杯子的需求就被激发出来了。而根据倍数关系假设对于学生难度并不大,那这一节课的难点到底是什么?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两种量不能解决,所以也就没有把两种量变成同种量的需求。因此我觉得,策略教学还不仅仅是激发学生使用策略的需求和掌握运用策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经过分析,发现两种不同的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所在,这样才有根据关系把两种量变成同种量的需求,也就是对于这样一种特定情境的问题的特征还需要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这让我想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可能真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如何解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