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与记录
在过程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
----- 薛家中心小学一数组第三次课堂研讨活动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12月4日下午,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本学期第三次组内课堂研讨活动。本次研讨课由黄飞老师承担,黄老师勇敢地选择了第八单元复习中的加法表和减法表,深入地给孩子总结归纳数学加减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用找到的规律解决问题。黄老师前期认真地准备,细致地推敲,在试上之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把加法表上透,正如著名数学家高斯所说:宁可少些,但要好些。黄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行课流畅,显示出了扎实了教学功底。
课后,全体一年级数学老师齐聚二办,对黄老师的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黄老师的课以及学生的表现一致予以肯定,同时为了提升整体一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朱秀英老师带领大家,如何更好地上这样发现规律的课展开了深入地研究。组内郑丽萍老师从教师的引导语,追问语;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拓展习题的多样化等方面指导大家如何更好的在自己的课堂中扎根,向课堂要效率。最后组长朱老师也向年轻老师们提了建议:希望老师们在观课的过程中多思多想,多提为什么,从教学目的倒溯教学行为,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
扎根课堂,一数组的老师们在过程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撰稿:高云 摄影:高云 审核:朱秀英
研讨时间 | 12 月 4 日 星期 二 | 地点 | 办公室2 | |
参与教师 |
一数组全体
| 缺席 情况 | 无 | |
研讨主题 | 复习(2) | 主持人 | 朱秀英 | |
过程记录
|
1.集体听杨阳老师的《复习2》交流感受。 2.交流讨论: 优点:①能够及时进行课前复习更快融入学习的状态 ②课堂讲解非常详细,能够把每一道题的加减法含义都总结到位,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建议:①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过与简单,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做然后在总结一下做题的规律。 ②课上提到的括线在上方的情况是一句话带过的,可以乘势出题让孩子们加深印象,不会过于空洞。 ③讲解表内加法的时候,建议先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做一列,然后读一遍,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感知整个过程的变化。找到规律后,可以让学生挑几列做做验证是不是这个规律。总结了一数列的规律之后可以在针对性的总结横着的规律。在总结横着的规律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加法前面的数字在一个个的增加,加法后面的数字在一个个的减少,但是结果不变,在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增加自己的肢体语言,增加可以用手往上面指指,减少可以用手指往下指指。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出一些思考类的题目让孩子挑战一下。 ④针对第三题,右边不变的数在增加,越来越大,从上往下每一横条的得数也在愈来愈大,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这个表内都是关于10的加减,所以加的数越来越大时,所能写出的加法算式会越来越少,在往下写会超过10. ⑤讲解很详细,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够听懂,但是一图四式的篇幅过于冗长,大部分孩子其实已经会了,少数的会出错,这个可以单独辅导不占用大家一起的时间。 ⑥新课第一部分11min,时间过长,加法表格一共讲了16min,说规律平时练的较少,孩子在总结的时候说的比较散,关注到的都是浅层次的加减关系,在讲三句话可以适当给他加以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