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课堂实录:
师:(出示例题,读题)读完好像非常复杂,那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能一眼就看清楚三种花的数量关系?
生:画图。
师追问:那你觉得应该先画哪一种?为什么?
生:绿花,因为只有绿花告诉我们数量了,红花和黄花的数量不能直接画。
师:(板书绿花的线段图)追问,如果要让大家一眼看出绿花的数量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在线段上面标上数量。
师:接下来应该画谁?为什么?
生:接下来应该画黄花,因为红花的数量比黄花多7朵,画了黄花才能画红花。
师:那怎么样才能表示黄花呢?
生:画2个绿花。
师带领小结:也就是说把绿花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两份。所以要画2个绿花,用小竖线隔开。
师板书:最后再画红花的,要比黄花多7朵,同样也要标出来。
师:现在你能看着这张线段图,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嘛?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求得?
生:先根据绿花有12朵,黄花的数量是绿花的2倍,可以求黄花的数量;再根据黄花的数量和红花比黄花多7多,可以求红花的数量。
师:现在请你把线段图补充完成,并列算式求一求。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研究线段图。我把教学任务主要定位在能够从线段图中找到已知条件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时直接带着学生画线段图,但是有一点很不好的地方是没有能让学生自己经历画图的过程,所以在课堂重建时应该加入学生自己内化后再重新画线段图的过程。
还有一点需要加强的地方是,因为需要学生能够识别线段图,因此在画出线段图之后,应该让学生直接对照画出的线段图先说说找到的已知条件以及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图。
这一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联系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将两节课的重点相勾连,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因此,能兼顾到大部分学生,练习说一说根据什么和什么先求出什么,再根据什么和什么可以求出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