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心得

作者:吕韵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03-04

 

读《新课改实用教学策略》有感

为什么选择鹿焕武的《新课改实用教学策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教育教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会收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关系非常之大。有些时候在授课时常常因为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而苦恼,看到此书非常想从中学到一些好的方法和策略,这是我选择此书的原因。

   置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如何从事教学、研究教学,增强实效、提高质量,

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改实用教学策略》坚持以科研成果、教改经验为支撑,遵循新课改的思想

     理念,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针对教与学的基本

过程予以探讨,试图从实践上回答这一问题。

《新课改实用教学策略》采用单元课题制,包括教师发展策略、教学管理策略、整体教学策略、课题实施策略学习指导策略和国内教改成果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课题组成,每个课题均是一项科研教改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单元内单元间又浑成一体。其中国内教改成果选辑的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推广。能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改范例。

一、教学策略的基本涵义

  教学策略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这一术语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两方面保罗·D埃金等则强调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所设计的指示性教学技术”阿姆斯特朗定义为“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看法大致有三类: (1)把教学策略看作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 ( 2) 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主张“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 (3)认为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步骤”教学模式同义。这些看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策略的范畴加以界定其中一个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教学策略重点研究“如何教”一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测等一系列有助于最优实现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之总和。为适应处理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动态信息教学策略必须具有指导性、灵活性、最优化等特征。教学策略应从属于教学设计它的制定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应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转变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予以关注。关注学生发展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背会的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不一样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大不一样。传统教学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在新课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

  三、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强调面向每个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果关注结论让学生背“标准答案”。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 (抽象概括——— (实际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提出结论或背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舍本求末家的探索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结果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因此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