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反思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完整地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也已经学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教学中我以航海中中灯塔为例,怎样确定准确位置,这样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小组讨论,从而得出需要准确的方向,显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不行,那怎样更准确,引出夹角度数,从而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几个方向。方向确定了,但具体离观测点多远呢?位置区域相同,距离也相同,那么这些地方都在一起吗?引发描述距离、角度的必要。由易到难,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学习相关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在理解“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我也作了比较深的思考。“东北方向”是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认识的,所以学生在描述物体的时候就用“东北方向”进行描述。显然这样的表述不能够达到精确表示的目的。从而引出了“北偏东”。“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这句话是从两种表述的区域范围上来看是指同一个区域。但“东北方向”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北偏东”。前者只是比较粗的表示一个区域,而后者“北偏东”可以表示是一个区域范围,更多的时候是与角度结合着使用,体现了一个角度形成过程“北→东”,表示出比较精确的方位。这样的区别是需要孩子们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中明确的。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北偏东30度这个夹角,多次让学生指出这个夹角是哪两条射线,并将量角时将量角器竖着放,与南、北方向自然形成夹角。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中的方位表述是以南北线为基准,测量、画角的时候都应该将量角器竖着放,将0刻度线对准南北线。这样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