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反思
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教材反思
例8、例9、例10都是解答两步及两步以上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同时教学两个知识,一是怎么列稍复杂方程,二是怎样解稍复杂方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过列方程、解方程的过程,会列、解简单的方程,具有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问题的能力,知道用方程表示简单现象里的相等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尝试探索解决一些稍复杂的问题。
第一次教学:
1、首先,带领学生再次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的完整过程:理解题意——数量关系——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句。提炼:理解题意是前提,中间环节为核心,解方程是关键,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2、其次,例题是和倍关系,放手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留下圈画痕迹,然后我在组织交流反馈,回顾解题过程,总结方法。
3、然后,练一练是差倍关系,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
过程中发现:
学生都能理解题意,但在转化为数量关系的时候不太清楚。
可能原因:
1、在之前的教学中,教的有点“死”,看到“是”“比”相当于等号,导致学生看到倍数关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列方程。
2、对于题目的意思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基于此,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又学过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第二个班立刻调整思路。
第二次教学:
1、学生在理解题目之后,启发学生:是不是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呢?学生画完图之后其中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也知道设未知数,有的学生设一份数为x,有的学生设几份数为x,对比发现,设一份数比较简单方便,由此小结:找倍数关系,设未知数,设一份数为x,几份数就为几x。
2、接着放手让学生完成练一练。
以这两题为模板,再总结:找和差关系,写数量关系,和:一部分+另一部分=和,差:大数-小数=相差数。
这样,学生的整体思路就明晰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