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学习记录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学习记录
学习时间 | 2018年4月 | 姓名 | 单伟 |
学习内容 | 有关学习的几个问题 | ||
学习心得思考 谈到学习,我们马上想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什么是学习?我们究竟有多少思考?你想到哪些问题?当你没有问题的时候,发现问题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何为学习?谁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 何为学习?学习是行为或按某种方式表现出某种行为的能力的持久变化。它来自实践或其它的经历。学习的第一条标准是:行为或能力的改变。学习的第二条标准是行为或能力的持久改变。第三条标准是学习产生于实践或其他经历。所以,学习是一定有改变的。上课前,孩子走进课堂是怎样的?上课后,学生走出课堂是怎样的?让学习真正地发生。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怎么知道学习发生了?学习是学生自身完成的。我们怎么知道它发生的。过程,我们就看学生在不在看,在不在想,说,如果结果,就是看学生原来的样子和现在的而样子是否有变化。备课时,我们有没有发现,教案有许多栏目,但是不可缺少的是什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这3个里面,教学内容不加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怎么写,老师,你是怎么备课的?学习管理者一看,这样不行,如果电子稿,要有二次评改的样子。明天检查教案,今天老师在做什么,大家都懂的。当你在备课时,目标,过程都是抄写过来的。教学过程很详细,教学目标基本没有写。老师注重教学过程,其实比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时教学目标。怎么到我们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时,往往把单元目标分解到课时目标。目标往往时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变化。有没有研究,学生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在写目标时,没有看到鲜活的学生。上完这节课,我们把现实和想象做个对照,也许就知道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当我们谈到让学生真正发生时,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无变化,非学习。不仅仅是认知上的变化,再有,能力水平,思维,情感态度上的变化。有些事显而易见,有些则是“日久见人心”,如爱数学,是日积月累而非一朝一夕。我们要去想一想,让学生爱上数学,某个人,因为某节课,因此对某个学科怎么怎么样,我认为一见钟情是有的,但是一见钟情在生活中也是会分手的。有的是短期,有的是长期。对于这些,我们是不是做过思考。看具体的案例。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