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
作者:俞晓欢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04-17
简单的近似数
因为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少一些”这些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估算能力及对数的感知能力。所以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上面,近似数的概念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感知近似数的意义,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但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并不强,在课前应该通过复习铺垫,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这种估算的能力。只有把估算的能力提高,才能让学生既快又准确地找出个数的近似数。
本节课一开始我是通过复习导入,通过提问“52是更接近50,还是更接近60?”学生通过计算得知52和50相差2,50和60相差8,2小于8,所以52更接近50。然后通过把准确数和近似数并列呈现,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接着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应用,让学生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意义。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由于数字一开始都是695、703这种比较明显的数,学生能判断出接近几百,但是对于4659这种数是更接近4000还是更接近5000,学生不能说明理由,于是我比较急切地揭示了方法,但由于方法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一时没听懂。其实我应该在想想做做1时揭示,通过数轴更加直观地进行判断。在做题时需要培养学生用笔记录思考过程的习惯,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
![]() ![]() |
附件:
反思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