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
作者:罗欢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04-18
《简单的单位换算》反思
关于长度单位,上学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知道1米=100 厘米,本学期认识另外两个成员分米和毫米。由于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但如何表述换算过程对一些小朋友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基于这些预设,我在进行的设计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疑引题,设置悬念。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没有开门见山的引出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跳得比较远。一个悬念吸引着孩子们急于知道到底谁跳得远,而判断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规则,有了这一铺垫,引出今天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了。
2、注重过程,训练有素。
由于上一节课的铺垫,对于6厘米=60毫米,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说出来,但问为什么,就说不出了。基于此,我没有急于要答案,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想法的根据,增强自信。讨论过后,知道的小朋友明显增多,说的过程也比较完整。
不足:
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想想做做第2题”图中是说一个手掌宽8厘米,要求换算成多少毫米,为了使孩子们印象深刻,我增了一个环节是“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宽”。因为在上学期的实践活动课上,有一个让小朋友自己量手掌宽的环节,所以在今天这节课时我就没有教什么叫手掌的宽,结果有些小朋友就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量法。这一点提醒我以后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达到课堂的进一步高效。
![]() ![]() |
附件:
反思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