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

作者:高云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04-22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难点,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遇到,它与求剩余、求一个加数的问题一样, 实质上也是求一部分 数的实际问题,也都要用减法解决,学生学会了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可以跟全面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加深对这几类实际问题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和求剩下的实际问题后,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例如:小猴共采了28个桃,吃了一些后还剩7个。 吃了多少个?学生会出现以下答案:一、28-21=7 (个)二、21+7=28 (个)。答案一抓住了原来的28个是总数的条件,但是忽略了题目中给出的另一个条件是剩下的7个,应该出现在等号前面的算式中;答案二完全忽略了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总数,求总数中的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抓住减法应用题的本质:总数-部分=另一部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对比授新,理解数量关系。在教学例题前,我利用了例题中的情境,利用括线图使学生明确:可以把一共采的28个桃分成已经吃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从28里减去已经吃的就可以得到剩下的这部分,从28里减去剩下的就可以得到已经吃的那部分。这类题目也是求一部分的实际问题。从而能根据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出算式。

    二、理清数量关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说说数量关系。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同时我相信语言表达可以促进思维。抽象的关系是学生最不擅长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讲解例题算法时,我把例题的数量关系板书在黑板上,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思考,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很快能理解。这道例题的重点讲解为下面的讲解做好良好的基础,做练习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法,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这样可以帮助接受较慢的同学进行理解,利用差异共同提高,最后全班交流,实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本课还有很多需改进之处。因为练习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淡化了分析题意的指导环节,可能还会有少数学生学得不够实:独立练习反馈后,如果能留一点反馈的时间会更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