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评课稿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5.28 | 执教者 | 陈嘉烨 | 班级 | 二4 |
上课内容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上课时间 | 5.28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4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9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10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9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6 | ||
评议人 | 姜博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1】 统计与概率专题的教学,如何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部分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偏离了统计的应有育人价值。学生常常感受到统计的陌生、单调、冰冷。如何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让统计变得更加厚重。 【案例回放】 师:展示学校操场的课外活动场面情况。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生:老师有多少人?学生有多少人? 生:每个项目各有多少人参加? ………… ………… 师: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师:我们选择其中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全校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你按照学习单上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研究,小组合作。 生:合作探究。 【个人思考】 统计的相关内容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数据的统计方法。也不是把统计的相关概念作为知识点来训练,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统计的目的是发现信息、寻找规律、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素养中的数据分析观念如何落地,落实到课堂中呢?①要选择真是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该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②了解对于用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③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首先就要使学生充分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学习应该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的作用,既能有意识地正确地运用统计来解决一些问题,又能理智的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以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