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学习记录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学习记录
学习时间 | 2018年5月 | 姓名 | 单伟 |
学习内容 | 数据分析观念 | ||
学习心得思考 统计与概率教学改革的路径,基于实际状况,不在于增加知识内容,那么,确立统摄全局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教材处理及教学实施的聚焦点,就更显必要。 与其他核心词类似,课程标准关于数据分析观念的界定,侧重学习行为表现的描述。进而还有必要揭示,行为表现背后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1.知识技能层面的内涵 首先,在知识技能层面上,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有赖于统计过程的经历,主要是: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判断。脱离了这一基础,观念就成了无本之木。这一层面,是大家所熟知的。国内外有关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发展水平的研究,所构建的研究框架,基本上可以归结为: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判断+认识随机性 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学生即使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如果缺失“思想”,充其量只是扎实了统计的“双基”,并不能自动转化、升华为数据分析观念。 那么,除了随机思想,驾驭统计过程、方法的内在思想观点还有什么呢? 2.思想观点层面的内涵 进一步,在思想观点层面上,数据分析观念的实质是三个相互紧密相连的思想:整体思想、随机思想、相对思想。 所谓整体思想,是指无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需要从总体上加以观察、研究、把握。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将更多地依靠归纳思维,而不是演绎思维。整体思想贯穿了统计的始终,因为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样本来描述、推断总体,所以从数据收集开始,就要考虑样本能否能够较好地代表、反映总体。 所谓随机思想,“课标2011年版”在数据分析观念的界定中,已有两个方面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总的来说,就是认识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承认例外,知道可以透过偶然发现必然。 所谓相对思想,主要是指统计与人们的认识一样,无论多么科学、合理,都受到条件的制约,具有近似、相对的性质。从评价角度通俗地说:统计方法没有简单意义上的对与错,只有“好”和“不好”。显然,这里的统计方法也涵盖了统计结果。 此外,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异过程中,因此统计具有时效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运动、变化的事物,也是相对思想的题中之义。 这三个“思想”,也可以说是统计的三个特性,即整体性、随机性、相对性。它们对小学生来说,只是启蒙,只要求初步感知,但其价值不容低估。特别是随机思想的感知,一方面,它是学生从“确定性数学”进入“随机性数学”的重要铺垫、台阶;另一方面,随着量子力学等科学前沿理论的日益普及,随机思想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这些思想相互渗透、三位一体。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有所侧重,更宜整体落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