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评课稿
《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2019.10.22 | 执教者 | 杨阳 | 班级 | 二(16) |
上课内容 | 认识平均分 | 上课时间 | 10.22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4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10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9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9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9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9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5 |
评议人 | 陈洁 | ||
评课主题:
|
大问题设计
【案例回放】 师:观察3种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每份都是3个,每份都是2个,每份都是1个。 …… 师:8个桃,每人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
【个人思考】 本节课问题设计开放,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学生差异,练习设计层次性突出。第一,问题设计很明确,以操作活动板块为教学依托,围绕“概念揭示、概念加深、方法提出、方法优化”,设计了清晰的学生活动路径和教学要求。第二,从操作到抽象,再回到操作再到抽象,在一个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析、对比,不断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分方法的理解,突破重难点。建议:1、大问题设计指向性应更明确,进行聚焦,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如:第一问可以改成:为什么有的是每3个一份,有的是每2个一份,有的是每1个一份,这样都是平均分?2、第二问,应边分边说,依托语言描述和实际的操作,突破对平均分方法的理解这一难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