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11月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认识厘米和米是继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体“一年级下册认识了”形“,本册第二单元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后的又一次图形教学,逐步体现了图形知识的发展。
认识厘米这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观察直尺,教学时要适当向学生人绍直尺上的刻度线数字、以及“厘米”的字样等所表示的意思及作用,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直尺的结构及表示长度的方法。在测量时可以从0刻度起也可以从其他的刻度起。认识米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重难点在于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教学中可以安排下面的活动:看一看,直观感受米的长度。量一量,量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比一比,两手把来尺拉直,手的位置不动,把米尺放掉,看看1米的长度,再把眼睛闭起来想想1米的长度最后睁开眼睛用手再次比画出1米的长度;排一排,排1米长的队伍,每两人间保持脚的距离,看看大约排几个人;走一走,自然均匀地走1米长的段路,数数大约要走儿步。 这样,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有助于增强意数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新知的体验,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们身体上的尺是本单元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认识“身体尺”时,一是要注意引发学生认识“身体尺”的动机。可以简要介绍“身体尺”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是测量“身体尺”之前,要通过必要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明确一拃、 一步、一庹、一脚的含义。例如,一步长是指前脚尖到后脚尖的长,测量时要像平时走路一样迈开步子,步幅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三是实际测量时,要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记录各自的测量结果。四是完成填表后,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一拃、 一步、一庹、一脚的长可能是不一样的;探讨“身体尺”与米的关系时,一要注意操作方法的指导,二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计算测量的结果;讨论选择方法时,要引导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进步加深理解;回顾与反思时,要让学生充分地展开交流,说说活动的收获与体会,加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注重学生的亲生经历,学习印象会更深刻,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