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作者:李小英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12-02

9加几》教学反思

   1.呈现教材情境图:桃子图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读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怎样列式呢?看一看,想一想,说给同桌听一听。

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出算式:9+4

2.要求:9+4怎么算的呢?能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出来吗?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拿小棒出来摆一摆。

大多数学生都用小棒摆的情况下,教师提出进一步要求:一边摆一边轻轻说一说是怎样加上4的,得数是多少?你能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3.呈现资源:一个一个数的方法     凑十法

第一层次:

(1)同学们想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先来看第一种,你是怎样加4的?请一名学生上台摆一摆。

(2)这个同学是怎样加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3)一个一个数也就是一根一根加,数了几次?加了几个1?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同桌商量一下。

(4)将操作过程写成算式:9+1+1+1+1=13

第二层次:

(1)刚才很多同学想到了第二种方法,请用小棒把算的过程摆出来。

(2)这个同学是怎样加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3)从4根里面先拿1根和9凑成十,再把10和3合起来。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写一写。

(4)将操作过程写成算式:9+1=10,10+3=13

第三层次:(1)比较哪一种更方便。

(2)学生交流回答

4.拓展应用:

(1)如果是9+5呢,先加几再加几?先同桌互相说,再交流。追问学生如何想到先加1的?

(2)如果是9+2呢?9+6呢?过程同上。

(3)归纳:这几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题“9加几”。

5.小结: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先把9和1凑成10,再用10加几得几,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一个名称叫“凑十法”。

6.练习:9+3,9+7,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将计算的过程用小棒图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核心问题的追问,将计算的过程及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沟通了“新方法”与已学的“连加”,让学生主动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过程中及时拓展,重心下移,及时落实方法;在操作体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