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带给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用了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光缆车、升降国旗、螺旋桨、风扇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构成表象,引出课题,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形也就是想想做做1中的题目,我不给学生动态的演示了,让孩子自己发挥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想象潜力来决定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让学生列举还有什么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是旋转,同学们说了好多好多,但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状况,例如:
生1:飞机的运动是旋转。
生2:飞机的运动是平移。
我说:“飞机的运动到底是平移还是旋转?大家讨论讨论。”
最终得出比较正确的说法:飞机的运动是平移,而它的螺旋桨的运动却是旋转。
生3:钟摆的运动是平移,移左又移右。
(这个现象学生十分感兴趣)立即有人反对:不对,钟摆的运动是围着中间的点进行旋转的,不是平移。
(大家又自发地分成了两派进行了辩论。)看,小小的钟摆围绕着平移和旋转引发了学生们诸多的猜想和议论,但我觉得每一个声音都包含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每一个提议都是对自己所学的一种再创,而每一个反驳都是对知识的再吸收。
在此基础上按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很多学生都按平移和旋转把它们分成了两类,我适时讲述:像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电风扇的风叶、飞机的螺旋桨和挂钟的钟摆这样的运动叫旋转,同学们理解得还不错。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