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教学反思

作者:陈洁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0-01-15

认识平行线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探索平行线的画法,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对于这堂课的设计,我基本上是沿照大多数教学人的思路,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巩固训练——应用提高,这样的设计和环节,我想是应该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要求的。课伊始我从学生日常的‘生活数学’入手,其实孩子们对平行线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比如他们接触的一些几何图形、生活中常常被动看见的画面,但他们不能用规范的数学思想来归纳和提炼。一开始的一组画面很生活化,这样的观察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并积极搜索自己脑海中杂乱的已有的‘日常数学’。通过画面欣赏、分类辨析、勾画特征,一下就突出两条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区别,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看上去不相交的两根小棒,看成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话是相交的”。

当孩子们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我就开始引导孩子们规范的去思考数学概念,通过提供给孩子们的各种适当的条件和画面,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体会、去形成数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是聆听孩子们的发言,引导他们积极的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在不同群体的对话和交流中,我只是引导、组织、设疑、参与他们的谈话之中,适当的时候抛出我的疑问。在第一次出现平行线概念的时候,我特意没有说出‘同一平面’这个条件,随后出现了一组判断题和画面,让学生激发起争论:争论最后一组画面中不同平面的两条线是否是平行。随后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辨析,得出了“不同平面”和“同一平面”的区别,使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完善了概念,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的数学概念。

学习知识的本义不是掌握,而是会应用,学习数学知识也同理,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提升内在‘日常数学知识’的起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