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生动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 注重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教学中,没有直接给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再进行交流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采用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
3.本节课的习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体会到掌握新知的喜悦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几点上出错:
1.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时,个别学生还没理解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在上节课讲解算理时,学生把理与法分开理解的,理是理,法是法,没有融合在一起理解。
2.虽然讲解时,进位问题做为重点处理,进位该写在哪里,写多大合适,什么时候加,都讲的很清楚。但个别同学数字较大时还是忘记进位或进位算错。
3.个位与十位乘完后,应该是加起来,有些同学还是乘法。
出现上面的问题,我觉得必须从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上入手,给学生一个探索的平台,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来提高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1.讲解计算过程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2.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这几天的课堂上,学习过新知后,请这些学生上黑板前板演,共同纠正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3.将学生做题中的错例作为课堂练习题。4.请学生找出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 ![]() |